信件基本信息
标题 食品产业发展建议
写信时间 2016-08-25

关于进一步巩固食品工业基础地位,增强昭化“中国食品产业重点发展园区”发展新动力的工作建议 昭化区食品药品和工商局   郭新忠 昭化区作为农业经济区,多年以来,一直在农林牧鱼产品转化和食品加工、食品制造等方面进行着积极且有益的探索。2011年,由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四川省食品工业协会、广元市人民政府、广元市元坝区(现昭化区)人民政府四家共建的“中国食品产业发展重点园区”正式成立,预示着昭化区在食品产业方面寻找到了一条适合自己特点、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紧随着南京雨润食品、冰鸟矿泉水、武媚娘酒业、白龙酒业以及成都香香嘴、昌禾食品,尤其是广元唯一的央企中纺粮油等十余家大中型骨干食品加工生产企业的相继加入和投产,将依托昭化工业发展集中区而建的“中国食品产业发展重点园区”日益点缀成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在广元城区的东翼,由此而带动的昭化农产品和食品加工企业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截至2016年6月底,全区取得生产许可证的食品生产企业达19家,备案食品加工小作坊149家,昭化“六特”成为全区农产品和食品加工业优秀产品的代表。然而纵观全局,昭化食品加工产业经过多年的适度发展,在全市已经取得较强的工业规模、交通便利、园区规划、资源多样等优势的同时,支柱缺乏、统筹不足、辐射不广、物流滞后等结构性矛盾也日益显现和突出。以“中国食品产业发展重点园区”为核心,进一步加快昭化食品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势在必行,在此提出几点建议供参考。 一、全区食品工业发展存在的制约性瓶颈 (一)园区高定位亟待强措施。按照《中国食品产业发展重点园区产业规划》,是要“努力把园区打造成中西部地区具有一定规模、科技含量较高、主导产业明确、基础设施配套完善、综合实力较强的产业聚集区,力争把我区建成秦巴绿色经济走廊、食品饮料产业特色区、川陕甘毗邻地区的食品饮料工业强区”,定位相当清晰且志存高远,但在实际跟进落实中却乏见有力措施。一是战略支撑缺位。与建立四方中的重要合作伙伴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四川省食品工业协会常态化的沟通交流机制缺乏,亦未与国内省内食品产业发展研究机构(智库)、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形成多层级多层次互动,园区可持续发展缺乏战略支持和支撑。二是发展定力不够。2011年 “中国食品产业发展重点园区”建设理念提出后,“十二五”“十三五”规划以及全区众多重要会议报告中均鲜有提及,在政府及部门的重点工作目录中也常不见身影,中国食品产业发展重点园区工作散见于其他工作之中,食品产业发展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核心和基础地位未得到足够的重视。三是推进措施不力。领导小组、联席会议、配套政策、激励措施、年度规划等推进机制缺失缺位,发改、经信、园区管委会、招商、农业、食药工商、环保、规划、住建、国土等部门职能融合不够,配合不力,跟进服务质量和效率待提高。四是市场体系培育不够。“中国食品产业发展重点园区”的高定位决定了其在市内、省内甚至川陕甘毗邻地区食品饮料工业领域中的领跑、集散、链接、商贸、桥梁等中心作用,当前在积极发展食品生产加工业的同时,疏忽了食品和农产品市场交易体系的培育与建设,市场功能的不健全,造成“中国食品产业发展重点园区”海纳百川的核心作用不能得到充分发挥。 (二)食品产业集约化程度不高。昭化区的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按照原料来源链条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外购型。原料全部外购进行生产加工,如中纺粮油、成都香香嘴、昌禾食品等;二是补充型。原料部分本地购买进行生产加工,如武媚娘酒业、白龙酒业等;三是资源型。全部依托本地原料进行生产加工,如雨润食品、冰鸟矿泉水、三清米业、太宝米业等。按照企业属性也可以分为三类,及生产加工型(19家食品生产企业)、作坊加工型(149家食品加工小作坊)和流通服务型(其余食品商贸服务企业,含农民专业合作社)。按照产品属性分类种类就更加繁多,主要有食用油、大米、白酒、面包、挂面、腊肉、水果、蔬菜、矿泉水等。无论按照什么类别分类,除了个别大中型企业,昭化区的农产品和食品企业总体感觉都是散、小、弱。以白酒为例,辖区就聚集了大大小小十余家生产加工企业小作坊、企业多,品牌多,规模小,产量低,检测检验能力无法确保食品安全。又如大米加工,也是散见于众多家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骨干性、集团性企业没有。基本可以说在昭化,与本地农产品有关的食品生产加工行业几乎都是如此,包括“昭化六特”产品,成规模,抱团出海的集团公司、集约型组织极少见。    (三)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基础作用发挥不够。农林牧鱼产品是食品工业发展的重要基石,而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是连接三农与市场和企业的桥梁和纽带。截至目前,全区共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353家,按照全区212个行政村计算,每个村已经不低于1个,应该说总量已经不小,但由于长期重数量轻质量,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育不规范造成当前这个链接三农与市场的中间桥梁已经明显出现了结构性问题。很多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成立就是冲政府和政策补贴去的,从组建、登记注册到运作就没有严格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来执行,乡镇村社忙于发展,但不精通指导和管理,农业、林业以及食药工商等部门承担管理职责,却又掌握情况不明,无从下手,造成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天生不足,运作不规范,既难以组织农民农产品及食品生产加工,代表农民与企业和市场进行对接和谈判,又不能有效维护农民利益。 (四)品牌意识不强。消费者在购买农产品和食品的时候,往往是依据不同的品牌加以区别的。虽然我区相当数量的农林牧鱼产品和食品在省市内外享有一定的声誉,但都未形成拳头产品,规模不够,市场优势不足,对于创造品牌的意识不强,将品牌打造成名牌的意识更不强,全区有效注册商标仅仅才260余件,拥有中国驰名商标1件,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5件,省著名品牌1 件,市知名商标和知名品牌分别5 件和13件,省著名商标至今还是空白,不少产品只是“贡品”、“礼品”、“特产”,没有自己独特的品牌文化和规范化的生产标准、技术操作规程,在大众农林牧鱼产品和食品中没有真正形成品质优势、环境优势、工艺优势、品牌优势等独特优势。以“昭化六特”为代表的我区农林牧鱼产品和食品虽然正在朝这个方向努力,但形成昭化特色的农林牧鱼产品和食品质量标准体系却依然任重道远。 (五)发展合力尚未形成。食品产业发展是涉及全局,牵动全身的系统工程。区委区政府对狠抓市场导向下的农村产业发展,巩固农业在食品工业发展中的基础地位,增强昭化“中国食品产业重点发展园区”建设的精确定位是核心,坚定不移地、毫不动摇地坚持走食品工业强区道路的决心是基础,尤其是相关部门利用各自优势,形成“合力服务、全力支持、助力创新”的发展氛围是关键。但从具体操作实践来看,我区食品工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和竞争优势并不十分突出和明显,抛开基础设施、科技创新、市场体系、投融资等复杂因素,能够在内部调度形成的“信息互通、资源共享、政策到位、服务优化”的基本政务服务体系尚未全面构建,引进质量、服务效率有待提高,优惠宽松的创业和发展环境亟待改善。如果招商、工业园区和经信、农业、食药工商等直接服务于食品工业发展的部门都不能打通关节,强强联合,形成推动发展的坚强动能,对本身资源匮乏、基础薄弱的昭化区来说,根本就是一种对产业的轻视和资源的浪费。 (六)科技研发能力不足。市场的竞争,也是科技的竞争,人才的竞争。高起点的昭化“中国食品产业重点发展园区”要奋发图强跨越式发展,绕不开科学技术和科技人才这道坎。而现实情况是,与“中国食品产业发展重点园区”发展相匹配的科研基地、单位,乃至企业的研发团队、各层级的科学实验室,在整个昭化都鲜有少见,由此引发的食品科研、技术人才更是鳞毛凤角、屈指可数,食药监管、农业等这样的专业部门都少有食品专业人才,更谈不上招商、园区等协调部门。技术人才和智慧团队的缺失,直接导致食品产业的前瞻规划、智囊参谋作用发挥不足,政府决策缺少科学支撑,部门缺少科学指导,行业缺少科学规划,企业缺少科学帮助,昭化食品工业的发展道路注定是坎坷不平。 二、加快推进具有昭化特色的食品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工作建议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旨在调整经济结构,使要素实现最优配置,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数量。结构性问题主要包括产业结构、区域结构、要素投入结构、排放结构、经济增长动力结构和收入分配结构等六个方面的问题。针对昭化现象,个人认为虽然六个结构性问题都存在,但当前主要矛盾还是产业、要素投入及经济增长动力等三个结构的调整上,特别是在食品支柱展业的发展上尤为突出。 (一)精准把握食品产业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定位。  1、发展食品产业是承接昭化“十三五”规划和党代会奋斗目标的重要抓手。昭化区第七次党代会工作报告明确指出,“决胜脱贫攻坚、项目投资、产业发展经济建设‘三大主战场’”;“加快建设产业升级与城乡统筹引领发展的实力昭化;资源转化与生态保护协调发展的绿色昭化”;“在七个方面重点突破。……二要强化项目投资拉动,在增强经济发展后劲上凸显主引擎作用。大力实施大项目促大发展战略,认真谋划争取项目,全方位开展精准招商,加快项目建设,着力优化项目建设环境,切实发挥项目强大引擎和重要支撑作用;三要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在培育壮大富民产业上实现更大突破。把产业发展放在先导性和基础性位置,在做大做强工业、做实现代服务业、做优现代农业上下功夫,促进三次产业融合互动发展”。夯实食品工业和食品产业在全区经济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完全符合区委政府确定的未来五年发展规划。食品工业和食品产业既是我区项目投资、产业发展的主战场,又是实力昭化、绿色昭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突破口,同时也是七个重点突破中项目投资拉动、促进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重头戏。食品工业和食品产业不仅有效链接了农业与市场,农民与企业,农村与城镇,更是为决战决胜精准扶贫、化解二元结构实现城乡统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昭化区情决定了食品工业和食品产业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份量和位置。昭化是农业大区的基本事实,决定了农业经济的最大出路在于农林牧鱼产品的市场转化,而解决农林牧鱼产品市场转化的主要手段就是产品的初、深加工和市场营销,其中,食品工业和食品产业起到了几乎决定性的作用。相反,市场的供需又进一步科学指导农林牧鱼产品的种养殖,促进农林牧鱼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紧紧围绕全区农林牧鱼产品的市场转化和产品的深度开发,由此带动农业与食品产业的互动与良性发展,将极大促进产业升级与结构转型和全区经济社会的协调、均衡发展。 3、昭化区的区域优势决定了其所必须承担的历史责任与使命。“中国食品产业发展重点园区”的建立,为昭化食品工业和食品产业发展勾画了蓝图,指明了方向,高站位、高定位促使昭化区必须担负好全川、全市食品产业发展领头羊和行业领军的重要使命与担当。而“中国食品产业发展重点园区”不仅仅是个噱头和虚名,更要看重其后面所隐喻的政策优惠、项目投资、前瞻研究、市场导向、科研开发、技术转化等机遇与挑战。同时,昭化区坐拥城区东西两翼的区域定位,号称主城区的“后花园”,理所当然的将承接主城区更多的供给、保障服务,包括以农家乐、地方特色餐饮为载体的休闲服务、以地方特色农林牧鱼产品、蔬菜、水果和副食批发为主的食品供给服务以及以生产加工、配套物流等上下游服务为主的产业链条服务。值得一提的是即将贯通的快速通道,元坝与主城区的同城化发展将进一步加剧,机遇千载难逢,稍纵即逝,更便捷、更快速的交通物流成本,直接将昭化与主城区的市场连接在一起,昭化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直接与主城区息息相关、紧密相连。 (二)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昭化区在产业结构上的问题突出主要表现在低附加值产业的比重偏高,而高附加值产业、绿色低碳产业、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业、产品比重偏低。 1、坚持市场导向。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昭化区市场体系培育欠完善,一直是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中国食品产业发展重点园区”成立后,相应的要素市场未及时跟进,战略目标不明确,造成园区发展思路狭窄,后劲不足。建议顺应昭化“中国食品产业发展重点园区”战略选择,设立“四川广元食品交易中心”,容纳以“广元七绝”、“昭化六特”为代表的所有广元造食品、农林牧鱼产品和相邻川甘陕地区土特产品,建立永久场馆;取得省市及相关部门支持,每年定期举办“四川广元食品交易博览会”、“四川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成果展示博览会”,将“昭化造”食品博览会进一步升级和规范。开设“广元昭化食品交易中心”网上交易平台和网站,设立“四川广元食品高峰论坛”,与博览会同步开展食品学术讨论和科研成果展示。围绕“广元昭化食品交易中心”这一市场中心,逐渐发展与之配套、相关的快递物流业、包装装潢业、食品装备制造业、电子商务等行业,引导区域内农业、畜牧业、水产业、林业以及食品工业和食品产业尽快形成以市场为导向的发展新格局。 2、加快企业集团化发展进程。抱团出海、集团发展已经成为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和新思路,企业重组开展规模化经营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优势互补、抵御和化解市场风险的有效路径。纵观昭化,食品企业小、散、弱现象突出,市场竞争力和产品影响力都比较薄弱,在农林牧鱼产品这一块虽然成立了不少的行业协会,毕竟不是紧密型的企业组织,无法代替实体经济追逐实现利益的最大化。因此,建议以行业为单位,组建若干的战略目标协作集团,共同应对市场的竞争和抵御市场风险,比如整合所有猕猴桃专业合作社、协会、相关销售公司组建紫云猕猴桃专业合作社联社或集团公司;整合昭化多个白酒生产企业、大米加工企业(专业合作社)等组建昭化白酒、贡米生产(销售)集团;成立昭化六特销售公司,积极争取食品生产sc认证,为全区农产品、土特产品销售开展贴牌服务等。 3、坚持质量品牌战略。质量兴区和品牌战略已经成为时代主流和社会共识。市场竞争就是产品竞争,产品竞争就是质量竞争,而质量竞争往往是通过科技创新和争创名牌来实现的。质量是产品的生命,是竞争力的源泉,是高效益的保证。进一步提高全民商标知识产权意识,发展全区商标总量,积极培育名优品牌,将商标发展和品牌创建列入乡镇、部门工作目标十分必要;要立足实际,统筹质检、食药工商、农业等部门的职能,科学制订全区商标品牌创建发展规划和相关质量标准,有效调动企业和社会力量开展创建和产品标准拟定,支持品牌共享、抱团发展,集中力量打造优良品牌。充分发挥全市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发展优势,使用好现有“紫云猕猴桃”、“元坝生猪”、“昭化贡黄”、“昭化山桐子”、“晋贤香菇”等证明商标,制订“昭化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管理办法”,加强管理和规范。    (三)加快要素投入结构改革。当前昭化经济发展过度依赖劳动力、土地、资源等一般性生产要素投入,人才、技术、知识、信息等高级要素投入比重偏低,导致食品产业技术含量低,技术人才匮,资源能源消耗过多等问题。为此,必须要加快科技体制、教育人才体制等改革,优化要素投入结构,更多地实现创新驱动。    1、积极改革现有职业教育体系。围绕元坝职中现有教育结构,尝试教育产业化发展、突出食品专业特色以及与省市内外大专院校开展联合办学等改革试点,重点培育实用农业、农林牧鱼产品加工、食品技术、检验检测等相关人才,鼓励学校教育、科研、产业一体化发展,园区相关食品企业为学校提供实习、见习场所,学校为企业培训急需技术工人和人才。 2、积极筹建食品科技孵化园。立足工业园区食品产业需求和未来发展,围绕猕猴桃、香菇、韭黄、大米、挂面、生猪等特色农产品种养殖及加工和食用油、豆腐、酒类等大宗食品生产加工,积极引进食品科研单位、机构,依托企业,引进博士后工作站、国家或省级食品实验室。 3、积极改革现有人事管理制度。大力引进食品等专业技术人才,建立区内食品人才储备库和技术人才合理流动机制。建立行政事业单位食品技术人才挂职企业制度,挖掘区内现有食品专业人才的资源潜力,支持食品企业发展。加快政府相关智库建设,建立食品产业发展智囊团,积极开展产业工作调研,提供决策依据。 (四)推动经济增长动力结构改革。尽快转变经济增长过多依赖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拉动的局面,有效驾驭改革、转型、创新“三大发动机”这一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提升行政管理水平,服务培育新的增长点,支持新的增长动力。 1、通过深化改革有效转变政府职能。真正将食品产业发展放到足够重要的位置,单独编制全区食品行业“十三五”发展纲或规划,从战略角度思考食品行业和食品工业在全区国民经济中的占比。深刻认识欠发达地区投资驱动的重要意义,以昭化特色农林牧鱼产品以及外向型食品深加工为抓手,精心编制和储备全区农林牧鱼产品及食品生产加工招商项目,加强食品工业招商力度。落实农业、林业及食药工商等部门和乡镇在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的职责职能,加强市场准入、项目资金的审核把关,提高资金使用质量和效率,彻底解决制约部门间合作沟通的体制性机制性障碍。 2、通过深化改革创新工作方式。建立食品产业发展部门联席会议、涉食部门派驻园区工作和园区企业重点问题解决逐项销号制度,及时解决食品产业和食品工业发展中的瓶颈、困境和问题,将部门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真心实意为企业发展解决困难,消除障碍。加强招商部门食品相关专业人才的配备,建立重大项目提前介入制度,一旦项目成立,相关许可部门必须指定人员全力跟进和提供咨询建议,力争重大项目顺利、较快落地生根。开设农民专业合作社、食品安全、订单农业、品牌创建等专题培训,开展以“昭化六特”为重点的发展讨论和专题调研,有目的、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引导、指导、辅导企业和农民专合组织依法经营和做大做强,增强发展信心。改革监管模式,按照谁管行业谁牵头的原则,通过建立“食药牵头,其他参与”的联合检查方式,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规范对企业的检查,减轻企业负担。    3、通过深化改革建立统一权威的食品行业机构。充分发挥工业园区在食品工业中的领军作用,在此基础上,成立昭化区食品行业办公室,建立发改、经信、招商、园区、农业、林业、食药工商、商务八位一体的职能融合机制,统筹协调全区食品行业发展。充分利用国家食品检测机构改革的有利时机,积极引进国家投资兴建的各级各类食品检测检验机构;整合本区农业、食药、卫计和相关企业资源,建立综合性的食品检验检测机构,在园区建设食品检验检测中心,减轻企业负担和社会成本,直接服务于企业和社会。

信件的处理结果
  • ***同志: 你对园区规划、建设、综合管理提出的建议很好,你的建议中有很多综合性问题建议,昭化区工业发展集中区是属于分散式管理园区(比如:园区食药安全属于食药工商局管理,安全生产属于安监局管理,企业运行属于经信局管理等),与经济开发区综合性管理存在差别,管理服务权限有限,我们将把你的建议给区委、区政府领导汇报,将及时和你沟通。 再次感谢你的建议!

    区工业发展集中区管委会   2016-09-13 09:38